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职能转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职能,强化措施,加大攻坚力度,降低创业门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竭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378户、企业15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9家,总数分别达到103090户、16288家、1867家。

一、主要内容

(一)变“实缴制”为“认缴制”。全面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宽进”原则,自201431日起,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除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直销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劳务派遣企业、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27个行业暂不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外,其余行业在申请工商登记时,一律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同时,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

(二)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分批及时将152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除从事金融、电信等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行业外,其他市场主体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在办理营业执照时无需提交行政许可(审批)文件,市场主体可先向工商机关申办营业执照,后向有关部门申办许可审批。同时,对于涉及许可审批项目的,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工商登记人员主动告知后置审批的条件、地点等,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少走弯路。改革以来,共新核发营业执照26027张,其中改为后置许可的市场主体7225家。

(三)变“年检验照”为“年度报告信息公示”。取消原来的工商营业执照年检验照制度,由业户按年度通过互联网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互联网查询,业户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对年度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未在每年630日前公示上一年度报告信息的,实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和“黑名单”制度。截至630日,全市有11816户企业、154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5949户个体工商户申报了2015年度年报信息,年报率分别为79.72%90.16%66.65%

(四)变“分别核发”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根据国务院、省政府通知精神,自去年101日起,坚持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企一码、一网互联、一照通用“五个一”为目标,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由工商部门统一向企业颁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质监部门、税务部门不再另行颁发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截止目前,共向企业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7363张,其中新设立的2729家企业已全部直接核发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存量企业换发4634张。

(五)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本着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认真落实《枣庄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最大限度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和限制,申请人只需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同时,突破一个地址只能登记一家市场主体的限制,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

(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将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归并集中并授权下放到位,建立一般名称核准事项审核合一、简易登记事项一人办结、一般登记事项一审一核、重要疑难事项领导决定的工作机制,简化内部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同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服务承诺,全面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服务措施,并建立网上登记服务平台,申请人可以在网上申报预审,通过网络和受理人员进行沟通,预审通过后打印出相关申请材料再到窗口核审,减少来回往返修改材料所带来的麻烦,提高了注册登记工作的服务效能。

二、推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工商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集中动员和专题部署,教育引导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改革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主动意识。同时,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培训,提升技能。及时对登记窗口人员进行优化配置,选调5名业务知识过硬、微机操作熟练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确保登记窗口工作人员知识化、专业化,目前,市工商局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登记服务窗口8个,工作人员达到10名。同时,在积极参加上级局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会和开设网上学习平台等形式,全面加强对登记注册人员的培训,重点学习有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实施办法和操作要领等,明确登记流程和服务规范,提高注册登记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注重引导。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工商所注册登记服务大厅等,张贴有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公告、摆放宣传资料,并设立专门的咨询服务台,现场做好咨询和解释工作;在红盾信息网以及有关新闻媒体开辟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专栏,加大对有关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做法、措施和既得成效等;结合“红盾帮扶工程”的实施,组织开展“送法下乡入户”活动,主动深入镇街、社区、村居和广大企业,面向基层群众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措施,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四)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措施的不断推出,市工商局提前对相关改革措施进行专题调研,先后于201311月份前往深圳、珠海、惠州等地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于20154月份前往青岛市黄岛区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提前完成了相关配套设施的配备,以及业务系统的改造和运行测试工作。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难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局请示汇报,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注重系统整体联动,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确保了改革的实际效果。

三、取得成效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了创业发展动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释放了市场发展活力,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大幅上升,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自20143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6027户,其中企业6533户、个体工商户19494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13亿元。市场主体数量特别是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为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改善了小微企业创业环境,促进了创业就业观念的转变,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对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以来,全市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74032人,已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三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改革以来,全市新增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比重达69%,占比和增幅均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同时,改革对新兴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新登记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940户,新登记文化、体育和娱乐类企业320户,新登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10户。

四是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手段,以健全信用制度为保障,着力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信用服务市场,进一步增强了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自律意识,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去年以来,已先后抽查企业43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7户、个体工商户1867户,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正在逐步建立。